2023年3月21日下午,由中国国际跨国公司促进会成长型企业发展委员会、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投资和技术促进办公室(中国·北京)共同主办的“跨国公司与成长型企业合作发展研讨会”在京举行。本次研讨会围绕“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的包容与可持续发展”,深入探讨了“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跨国公司与成长型企业在包容性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中国‘十四五’规划新格局发展理念下跨国公司的机遇”、“成长型企业如何融入跨国公司产业链”、“资本市场如何创新、有效地服务实体经济”四个议题,并邀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专家与大家分享交流“两会精神”,就当下中外企业关心、关注的方面展开探讨和交流,旨在促进大中小型企业融通发展,推动经济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可持续性。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投资和技术促进办公室(中国·北京)办公室主任武雅斌出席本次研讨会并致辞。以下为致辞全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
下午好!
很高兴出席“跨国公司与成长型企业合作发展研讨会”,与大家共同探讨“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的包容与可持续发展”。
联合国工发组织是联合国的专门机构,倡导“创新驱动进步”,推动实现“绿色”和数字化“双转型”。
工发组织的投资和技术促进全球网络,战略性地设于南北两个半球,通过参与全球论坛、开展能力建设、促进投资与技术对接、提供研究咨询、构建伙伴关系等方式,致力于促进国家间投资、技术和人才的双向流动。
工发组织于2013年通过《利马宣言》,首次提出“包容与可持续工业发展”的愿景:“包容性”,意味着发展必须包括所有国家、所有部门和所有群体,为全体利益攸关方公平分配工业化带来的利益,提供平等的机会;“可持续”,则是指要将工业活动带来的繁荣与过度使用自然资源和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脱钩。
工发组织认为,只有通过提高经济竞争力、保护环境、强化知识和机构以及创造共同繁荣,才能真正实现包容与可持续发展。
当前,第四次工业革命作为一次范式变革,正以前所未有的演变速度、规模、范围和复杂性,从根本上改变生产、消费乃至整个社会。
新工业革命的核心是网络化、信息化与智能化的深度融合,其最根本特征是“规模化定制”,即通过强化制造与消费之间的“智能连接”,使市场信号反作用于生产环节,真正实现需求决定供给。
第四次工业革命带来的先进数字化制造技术及创新商业模式,创造了大量新机会,同时也引发一系列的风险和挑战。
考虑到数字鸿沟的存在,工发组织认为第四次工业革命得成功必须具备四个前提:创新、数字基础设施、数字技能和数字合作。
只有完整的价值链和生产生态系统得到数字化转变,才能充分发挥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潜力。
为此,在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我们成立了“联合国工发组织第四次工业革命产业联盟”,通过与全球政策伙伴、行业伙伴、商业伙伴和知识伙伴建立强有力的合作关系,支持建立共识、制定标准和建立开放的创新生态系统,以实现创新解决方案和产业的数字化和“绿色”双转型。
这其中,关键行业的领军企业,包括跨国公司和成长型企业都是重要的推动者和参与者。
今年,产业联盟将进一步在全球范围内扩大伙伴关系,持续深化对各产业的穿透和赋能,增强影响力,欢迎在座的伙伴参与。
我们和跨促会合作举办今天的活动,就是希望通过热点解读和对话交流,听到中国企业真实的声音。
希望各位新老朋友在这里畅所欲言,碰撞出火花。也在此特别感谢西城区政府对本次活动的大力支持,为我们提供如此有特色和格调的交流场所。
最后,预祝本次活动圆满成功。谢谢!

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原中国银监会主席、中国证监会原主席、中国国际跨国公司促进会特邀副会长尚福林;原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中国国际跨国公司促进会特邀副会长、成长型企业发展委员会主席季晓南;原青岛市委副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中国国际跨国公司促进会特邀副会长王文华;中国工商银行原副行长、德意志投资银行亚洲分行原副董事长、中国国际跨国公司促进会特邀副会长、金融委员会主席张红力;联合国和平大学校董、中国国际跨国公司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张笑宇;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投资和技术促进办公室主任武雅斌;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桑硼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陈道富;中国女企业家协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李平;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梁宝俊;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亚洲金融合作协会智库副主任委员,中国国际跨国公司促进会成长型企业发展委员会、新能源与碳中和发展委员会顾问刘锋;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恒银金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中国国际跨国公司促进会成长型企业发展委员会副主席江浩然,摩根大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总行副行长及环球企业银行大中华区总裁黄健,以及来自道达尔能源、甲骨文、SK集团、KKR投资集团、施耐德、塔塔集团、康宝莱、威立雅等跨国公司在华高管,国有企业、上市公司、成长型企业和地方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和代表60余人出席研讨会。本次活动得北京市西城区商务局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