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跨国公司促进会成长型企业发展委员会专家受邀赴马来西亚参加2025东盟商业论坛并与合作方交流
日前,中国国际跨国公司促进会成长型企业发展委员会特邀顾问、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刘锋教授受邀赴马来西亚参加2025东盟商业论坛,并与马来西亚华侨银行(OCBC)、亚洲银行学院(ABS)有关负责人围绕气候风险、气候政策、可持续供应链,以及能力建设等话题展开沟通与交流。
5月29日,2025东盟商业论坛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是“从愿景到现实–东盟伙伴关系助力可持续增长”,来自东盟国家及中日韩等国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企业、研究机构等专家展开了深入的交流与讨论。刘锋教授受邀于“专题讨论二:东盟与中日韩(ASEAN+3)2030年展望:区域经济韧性、供应链与数字化增长”发言,与来自东盟东亚经济研究中心、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所、日本贸易振兴机构发展经济研究所等专家一道探讨区域经济的韧性与未来,阐述供应网络的重塑,并剖析东盟与中日韩在推动可持续增长与包容性经济增长中的关键作用。刘锋教授在发言中指出,当前,地缘政治冲突与技术颠覆正在重塑全球化进程,能否在金融互联互通、资本市场一体化及贸易自由化领域取得突破,将决定东盟与中日韩能否引领新经济秩序。刘锋教授强调,东盟与中日韩的消费市场规模已从十年前的10万亿美元跃升至18万亿美元。至2030年,这一数字有望突破30万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集群。重要的是,区域内消费需求呈现“分层互补”特征:日韩的高端技术产品、中国的性价比工业品、东盟的农产品与资源品通过贸易与投资形成闭环,抵御外部市场波动的能力显著增强。“东盟与中日韩的合作绝非‘同质化竞争’,而是基于差异化发展阶段的‘动态互补’。以新能源汽车为例:中国电池、韩国芯片、东盟组装、日韩品牌全球分销的协作模式,使区域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突破50%,远超欧洲和北美。这一案例证明,只有打破‘非此即彼’的误区,才能实现‘1+3>10’的聚合效应。”刘锋说道。在马来西亚期间,刘锋教授还与马来西亚华侨银行战略与转型办公室、CEO办公室总经理Saw Poh Hoon进行了会面,双方就气候政策、贸易、技术与供应链等关键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双方还探讨了将ESG风险纳入经济模型的定量方法,以及东盟国家与海湾合作委员会在贸易和投资方面的合作潜力。同时,刘锋教授也应邀拜访了亚洲银行学院,双方就转型金融、绿色金融等领域的能力建设进行了沟通与交流。刘锋教授表示,中财大绿金院致力于为全球金融人才提供高质量的学术支撑和交流机会,希望能与ABS持续沟通合作,助力可持续金融的发展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