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世界大型经济体的衰退危险是2023年的主要风险
俄罗斯国家信用评级机构高级经理亚历山大∙普罗克洛夫向卫星通讯社表示,明年的主要风险是世界大型经济体衰退的危险,这可能伴随碳氢化合物价格的下跌。
普罗克洛夫认为:“明年的主要风险是大型经济体的危险,这可能导致仍是俄罗斯最重要出口产品的碳氢化合物价格的下跌。”
他指出,全球经济放缓的预期恶化有充分的理由。他认为,首先,全球经济在新冠大流行后再平衡,大流行的结果是全球通胀浪潮,以及由于地缘政治问题,能源价格上涨进一步加剧。
俄罗斯央行8日发布了一份报告,其中指出已重新修改了对主要外国经济体GDP增速的预测,预计全球经济将大幅放缓。根据该监管机构的评估,美国的紧缩货币政策将导致经济增速更低:2023年将为0.7%,2024年将为1%,2025年将为1.5%。2023-2024年,欧元区GDP预期分别下调至0.3%和1.2%。
中国正在成为中亚国家的主要经贸伙伴
据俄罗斯《生意人报》写道,中国正在成为中亚国家的主要经贸伙伴,中国在与这些国家的贸易额正在赶上俄罗斯,在直接投资方面已经超过俄罗斯。
该报指出:“中亚国家与中国之间的贸易额在20年间增长了24倍以上(中国对外贸易在此期间增长了8倍)。去年,与中国的贸易额为337亿美元(占贸易总额的20.4%),而俄罗斯与这些国家的贸易额为358亿美元(21.6%)。近20年来,与俄罗斯的贸易量增长了约5倍。”
文章称:“中国对哈萨克斯坦的直接投资额达到214亿美元,对乌兹别克斯坦超过100亿美元,对吉尔吉斯斯坦为46亿美元,向塔吉克斯坦超过30亿美元。根据欧亚开发银行的计算,俄罗斯对该地区各国的直接投资额累计为217亿美元,其中对哈萨克斯坦为111亿美元,对乌兹别克斯坦为89亿美元,向吉尔吉斯斯坦为9亿美元,向塔吉克斯坦为6亿美元。”
《生意人报》指出:“中亚国家的GDP在过去20年平均增长6.2%,过去10年每年增长3.6%。欧洲开发银行的一份区域报告称,去年五个国家的经济总量为3470亿美元。这些国家中最大的经济体是哈萨克斯坦(2021年GDP规模为1971亿美元),其次是乌兹别克斯坦(692亿美元)和土库曼斯坦(634亿美元)。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的经济相当——GDP分别为85亿美元和87亿美元。该地区人口以每年2%的速度增长,去年年底达到7700万人。”
中国下月起将给予阿富汗等10国98%税目产品零关税待遇
中国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9日发布公告,决定自2022年12月1日起给予阿富汗等10国98%税目产品零关税待遇。
公告称,按照《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关于给予最不发达国家98%税目产品零关税待遇的公告》(税委会公告2021年第8号),根据中国政府与有关国家政府的换文规定,自2022年12月1日起,对原产于阿富汗、贝宁共和国、布基纳法索、几内亚比绍共和国、莱索托王国、马拉维共和国、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民主共和国、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乌干达共和国和赞比亚共和国等10个最不发达国家的98%税目产品实施零关税。
2021年11月29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宣布,进一步扩大同中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输华零关税待遇的产品范围。2021年12月13日,中国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税委会公告2021年第8号,对原产于最不发达国家98%的税目产品,适用税率为零的特惠税率,适用国家和实施时间根据换文进展另行公布。
中国向白俄罗斯捐赠200多万剂新冠疫苗
据白俄罗斯驻华大使馆消息,中国向白俄罗斯捐赠了200多万剂新冠疫苗。
大使馆网站发布消息称:“2022年11月9日,大使馆在北京机场接收了中国政府提供的人道主义援助物资,包括200万剂国药集团生产的新冠疫苗(Vero Cell)和200万支一次性注射器。”
9月15日,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撒马尔罕举行会晤期间达成了疫苗捐赠协议。白俄大使馆指出,白俄罗斯航空公司计划于11月10日至11日用飞机运送这批物资。
根据大使馆的数据,包括这一批在内,2021年至2022年中国共向白俄罗斯提供了约500万剂新冠疫苗的人道主义援助,另外白方自行采购了460多万剂。
中国企业向莫斯科投资超9亿美元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莫斯科11月10日电 莫斯科市负责经济政策和财产土地关系的副市长弗拉基米尔·叶菲莫夫说,根据俄罗斯中央银行的最新数据,截至2022年初,中国企业向莫斯科经济的投资总额达到9.1亿美元。
首都经济政策和财产土地关系部门新闻处援引叶菲莫夫的话说:“莫斯科和中国有着牢固的经贸关系。根据俄罗斯中央银行的最新数据,截至今年年初,中国对俄罗斯首都经济的累计外国直接投资总额达9.1亿美元,其中6.16亿美元是参与莫斯科企业的股权。2021年,莫斯科和中国的贸易总额增长近三分之一,达到645亿美元。过去5年来,中国企业对莫斯科经济的投资增长到1.3倍。”
新闻处指出,中国与巴西、印度、东南亚和非洲国家一样,是莫斯科的战略合作伙伴和主要商品进口国。在莫斯科市政府、中国驻俄大使馆、中国机电商会(CCCME)和中国企业代表参加的会议上,双方讨论了在投资领域的继续合作,以及莫斯科向中国伙伴提供的支持措施。
新闻处援引莫斯科投资和工业政策局局长弗拉季斯拉夫·奥夫钦斯基的话说:“去年,我们注意到工业品和农工产品对中国出口的积极发展。尽管受到制裁,但首都企业继续扩大设备和商品出口,并向中国供应商采购必要的原材料和零部件。”
新闻处指出,莫斯科在中国企业本地化方面具有巨大潜力,不断发展创新型基础设施,向投资者提供场地和优惠。
中国资本在莫斯科参与的公司,涉及建筑、能源、化工、电气设备、机械和设备生产等行业。
俄罗斯和中国计划在联合项目上再投资 13 亿美元
俄罗斯联邦经济发展部新闻处在俄罗斯经济发展部副部长弗拉基米尔·伊利切夫参加中俄投资合作委员会秘书处政府间联席会议后发布消息称,俄罗斯和中国计划在联合项目上再投资 13 亿美元。
代表中方参加会议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林念修。
会议期间,双方讨论了俄方提出的在中俄投资委员会投资组合中纳入的新项目。弗拉基米尔·伊利切夫总结说:“纳入这些项目将使现有投资组合增加 13 亿美元。”
林念修提请注意,尽管国际形势严峻并受到疫情的负面影响,但中俄投资合作仍呈现显著增长趋势。他说:“据中方统计,2022年前8个月,中国对俄投资4.5亿美元,同比增长150%。”
会议的成果是与会人员签署了两国部门间进一步加强投资合作的备忘录,包括在新能源、经济产业的高科技领域、以及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合作。
俄罗斯奥伦堡州拟对华出口巧克力
俄罗斯奥伦堡州政府新闻处发布消息称,奥伦堡州的“ChocoBuffet”公司将向中国出口巧克力。
俄罗斯“ChocoBuffet”公司与俄罗斯跨境商品O2O销售平台“俄品多”(Epindo)已签订价值8.2万美元的出口合同,旨在向中国出口巧克力产品,将于2023年第一季度开始供货。巧克力在用新颖模具制作中会使用精选可可粉及被许可使用的新一代食用色素。它们将会在俄奥尔斯克市加工。
俄农业部联邦农工综合体产品出口发展中心(Agroexport)此前表示,2021年俄罗斯糖果出口量增长了19%。在出口总量结构中,巧克力占53%,不含糖点心占34%,含糖点心占13%。据分析师称,超过70%的货物供应给了独联体国家,9%出口至中国,5%供给中东国家。
俄糖果行业企业协会(ASKOND)执行董事拉什曼金此前称, 2021年俄罗斯在中国巧克力及巧克力糖果市场供应商中排名第一。他还指出,去年俄罗斯向全球95个国家的糖果出口量达到80万吨,出口额达18亿美元。
英国即将宣布英美大额天然气协议
中新网11月8日电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当地时间7日报道,英国首相苏纳克计划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七次缔约方大会(COP27)后宣布与美国达成一项重要天然气协议。
据报道,英美关于“能源安全伙伴关系”的谈判已进入最后阶段,美国预计将在未来一年向英国出售数十亿立方米的液化天然气。唐宁街内部人士曾希望于10月21日宣布该计划,但英国前首相特拉斯于10月20日提出辞职,打断了这个计划。
英国新首相苏纳克上台后,这笔交易继续推进,预计将在未来一至两周内公布,但尚未确定具体日期。
两位英国消息人士称,英国方面希望美国的液化天然气供应量每年达到100亿立方米左右。但具体数字仍在讨论中,这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与美国私营公司商定的条件。
参与谈判的消息人士称,这项天然气协议将被视为美国对英国的“善意姿态”。除此之外,目前英国也在寻求从挪威和卡塔尔进口更多液化天然气。
《每日电讯报》称,这项英美间的协议覆盖的内容可能不止天然气,它还包括合作开发核电项目、提高能源效率、投资可再生能源技术等方面。
据介绍,天然气是英国能源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被用来生产英国约40%的电力,并为约85%的家庭供暖。2021年,英国有17%的天然气通过液化天然气形式进口,其中大部分来自卡塔尔、美国和俄罗斯。受俄乌局势和对俄制裁影响,英国今年从俄罗斯进口的数量有所下降,但来自美国和秘鲁的供应出现增加。
美联储官员:美联储将坚持目前措施直到通胀下降
当地时间11月7日,据彭博社报道,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委员、里士满联储主席托马斯·巴尔金(Thomas Barkin)表示,美国的通货膨胀应该会下降,但是不能确定或者指望其马上见效,降低通胀需要时间,美联储将坚持目前的措施,直到通胀下降。
美国成为欧盟第二大天然气供应国
据俄罗斯媒体11月3日报道,欧盟委员会负责经济事务的执行副主席东布罗夫斯基斯当天表示,由于俄罗斯天然气供应量减少和美国液化天然气交付量增加,美国现在已经成为仅次于挪威的欧盟第二大天然气供应国。
在今年之前,俄罗斯是欧盟最大的天然气供应国,满足了该地区约40%的天然气需求。然而,自俄乌冲突以来,西方国家对俄罗斯施加多轮制裁,俄罗斯对欧洲的天然气供应锐减,已降至欧盟天然气进口量的9%。 与此同时,美国出口至欧盟的液化天然气进一步增加,目前占欧盟液化天然气采购总量的近一半。
美国路孚特公司的数据显示,今年3月,美国液化天然气出口量约为743万吨,环比增加近16%,创历史新高。6月,欧盟从美国进口的液化天然气量首次超过从俄罗斯进口的管道天然气量。美国液化天然气运营商预计今年将盈利590亿美元,比去年增加了一倍,轻松弥补了2013年至2020年间450亿美元的亏损。美国页岩气生产商今年也有望盈利近2000亿美元,这足以让该行业在2024年前摆脱债务。
俄乌冲突以来,能源危机导致欧洲能源价格飙升,与此同时,美国却高价向欧洲出售天然气。而随着西方对俄能源制裁不断加码,加之近期发生“北溪”天然气管道泄漏事故,欧洲国家不得不增加美国高价能源的进口量,未来美国能源供应商攫取暴利的速度还可能进一步加快。
欧盟调查微软收购动视暴雪
欧盟委员会在一份新闻稿中表示,由于担心视频游戏领域的竞争,欧盟委员会 (EC) 将对拟议的微软收购最大的视频游戏制造商之一动视暴雪进行深入调查。
新闻稿说:“欧盟委员会已根据欧盟合并条例展开深入调查,以评估拟议的微软收购动视暴雪。”
4月底据报道,动视暴雪的股东已批准美国巨头微软以近700亿美元收购该公司的交易。
根据欧盟委员会的说法,微软和动视暴雪是个人电脑游戏、游戏机和移动设备游戏的开发商和发行商,以及 PC 游戏的分销商。新闻稿中指出:
“欧盟委员会的初步调查表明,该交易可能会显著减少游戏机和 PC 视频游戏分销市场的竞争”。
欧盟委员会现在有 90 个工作日,直到 2023 年 3 月 23 日来决定是否批准这一交易。欧盟委员会澄清说,开始深入调查并不预示着它的结果。
欧盟扩大对缅甸的制裁
欧盟理事会发布声明表示,该理事会将19名自然人和1个组织纳入针对缅甸的制裁名单。
文件中称:“鉴于两年前军人夺取政权后暴力和严重侵犯人权的行为持续升级,欧盟理事会决定采取第五轮限制措施。”
消息显示,制裁对象包含缅甸投资与对外经济关系部部长康左,最高法院院长吴吞吞乌,军队和选举委员会高层代表。欧盟理事会表示:
“现在制裁涉及84名自然人和11个组织。”
制裁措施包括资产冻结,以及禁止进入欧盟。同时,禁止欧洲人将任何资产转让给制裁名单上的人。
欧盟将向摩尔多瓦提供2亿欧元用于购气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基希讷乌举行的记者会上表示,如果摩尔多瓦出现天然气短缺,其将从欧盟获得用于购气的2亿欧元援助。
冯德莱恩正在对基希讷乌进行工作访问。
她称:“摩尔多瓦面临严重的能源危机,这不仅与天然气和电力短缺有关,还与其支付困难有关。我们为摩尔多瓦制定了一揽子额外的能源扶持措施,如果摩尔多瓦需要购买天然气,将向其提供2亿欧元,其中1亿欧元为赠款,1亿欧元为贷款。这些资金可以从2023年1月1日起收到。”
她还指出,欧盟还将向基希讷乌另外提供5000万欧元的预算援助,以向有需要者提供补偿。
由于能源价格上涨,摩尔多瓦正经历能源危机。基希讷乌表示,其正在寻找替代能源和能源供应商。摩尔多瓦内阁因能源危机而实施了严格的节约政策,其中包括对电力消费的一系列限制。
去年10月,摩尔多瓦政府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达成协议,将延长向该国供应天然气的合同,条件是2022年对摩尔多瓦天然气公司(MoldovaGaz)的债务进行审计。俄气公司表示,如果摩尔多瓦违反付款义务,其保留完全停止向该国供气的权利。今年11月,摩尔多瓦将获得本国所需天然气的51%。
德国外长:欧盟下周拟对伊朗实施新制裁
德国外交部长安娜莱娜•贝尔伯克周三表示,欧盟可能在下周对伊朗实施新一轮制裁,欧洲国家现在正在为此加紧工作。
贝尔伯克在其推特上写道:“我们正在努力制定下一个制裁方案,下周我们希望通过。与此同时,我们正在努力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举行一次关于伊朗问题的特别会议。”
此前,由于伊朗政府对于抗议活动的态度,欧盟决定对11名个人和4个组织实施制裁。伊朗道德警察也受到制裁。后来,欧盟又将三名个人和一个伊斯兰共和国组织添加到现有制裁名单,据称他们向俄罗斯提供了无人机,莫斯科和德黑兰都多次否认了这一点。
伊朗国内的骚乱已经持续了一个月,这场骚乱始于9月中旬,起因是一名年轻的伊朗女性赫萨·阿米尼在被道德警察拘押期间死亡。抗议和骚乱主要发生在吉兰省、胡齐斯坦省、锡斯坦省、俾路支省、德黑兰省和库尔德斯坦省。伊朗政府指责西方国家支持抗议者,称其在媒体上传播具有颠覆性、反伊朗性质的信息,并呼吁推翻伊朗政府。
德国阻止中国入股两家芯片制造商
据路透社报道,因对国家安全和敏感技术诀窍流向北京产生担忧,德国政府周三阻止了中国对两家德国半导体生产商的潜在投资。
德国政府表示,它已否决了瑞典Silex公司对总部位于多特蒙的Elmos公司芯片工厂的收购。Silex是中国赛微电子集团(Sai Microelectronics)的子公司。
据路透社援引政府消息人士的话报道,德国政府还阻止了其对ERS Electronic公司的投资。该公司总部位于巴伐利亚州南部。
ERS Electronic公司的一名发言人表示,目前没有出售公司的计划,但该公司一直在探索从一家中国私募股权公司获得投资的选项。
赛微电子对此表示,该公司对这一决定“深感遗憾”,并将研究细节,以决定下一步的行动。赛微电子公司在提交给深圳交易所的文件中表示:“公司将继续看好并重视汽车芯片行业及其相关业务。”
对此,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在接受卫星通讯社采访时称:“包括德国在内,目前欧洲各国都在“新冷战思维”和“尊重客观经济规律”之间摇摆拉锯。”
他指出,与其他国家相比,德国总体上比较实事求是。尤其是朔尔茨曾任汉堡市长,有实际的经济管理经验和业绩,更加重视尊重客观经济规律。作为总理,朔尔茨需要承担起德国经济发展的重任。所以他与哈贝克等绿党人士,包括一些通过意识形态上台的官员思维方式不同。
他说:“在这种情况下,两派不同的观点陷入拉锯是必然结果。应该说现在欧洲国家的体制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是我认为最终客观经济规律会发挥教育社会的作用。”
希腊举行全国罢工抗议高通胀和能源价格
当地时间9日,希腊两大工会举行24小时全国总罢工,抗议其国内当前的高通胀和能源价格飙升。
总台记者 李冠男:我现在所在的位置是希腊首都雅典市中心的克拉夫斯莫诺斯广场。大家可以看到,现在我身后已经聚集了很多前来参加示威集会的雅典市民。当地时间11月9日,希腊两大工会组织“希腊全国公职协会”和“希腊全国劳工总会”举行24小时全国总罢工。两大工会表示,当前能源成本飙升,物价大幅上涨,但是工资却停滞不前。工会指责希腊当局没有采取足够的措施应对飙升的能源成本及通货膨胀所带来的影响,给希腊普通民众的生活带来了很大冲击。
不仅是在希腊首都雅典,在希腊其他一些城市的中心广场,在当日也举行了这样的示威集会活动。此外,希腊各地公交交通、医疗保健、市政管理和教育等公共系统以及媒体机构等,都将会不同程度参与罢工,将严重影响到希腊民众的出行。
抗议者 埃米利奥斯:我一个月赚900欧元(约合人民币6521元),我得偿还贷款、支付电费和水费,在拿到下个月的工资之前,就只剩下一点点钱勉强度日。
欧盟统计局10月3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0月希腊的通胀率为9.8%。能源、住房、交通和食品成本的飙升是推高希腊通胀水平的主要因素。专家预计,由于成本不断上涨,未来几个月,不少希腊企业将继续提高产品和服务价格。
匈牙利将鸡蛋和土豆列入限价食品清单
新华社布达佩斯11月9日电(记者陈浩)匈牙利总理府部长古亚什9日宣布,政府决定将鸡蛋和土豆列入受价格上限保护的食品清单。
古亚什在当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土豆和中号鸡蛋价格将不超过9月30日的水平。
匈牙利中央统计局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匈牙利土豆和鸡蛋价格近几个月来大幅上涨,10月鸡蛋价格同比上涨87.9%,土豆价格同比上涨50%以上。
匈牙利总理欧尔班近日表示,为了尽一切努力降低通货膨胀,将扩大限价食品清单。他强调到2023年底要将通胀率降至个位数。
据匈牙利官方公布的最新数据,该国10月通胀率达21.1%。除能源价格外,食品价格暴涨也是通胀飙升的主要因素之一,10月食品价格同比涨幅达40%。
为减轻通胀带来的民生负担,匈牙利政府今年1月规定了糖、小麦粉等6种基本食品的价格上限。此外,匈政府从去年11月开始对车用燃油实施限价。
土耳其称已开始用卢布支付部分俄罗斯天然气
中新网11月9日电 据俄罗斯卫星网8日报道,土耳其能源和自然资源部长法提赫表示,土耳其开始用卢布部分支付俄罗斯天然气费用,并打算加强这一工作。
他表示,安卡拉与莫斯科正在就使用本币进行贸易问题开展技术工作,其中包括在能源领域。
此外,土耳其和俄罗斯还在探讨研究在土耳其建立天然气枢纽一事,通过该枢纽,俄方可将天然气从“北溪”转移到黑海地区和土耳其。
俄罗斯总统普京10月13日在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六次峰会期间与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举行会谈。普京对埃尔多安讲述了在土耳其建立天然气运输枢纽的构想。
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10月19日称,他与俄总统普京在最近一次会晤中就在土建设天然气枢纽事宜达成一致,欧洲可以通过土耳其使用俄罗斯的天然气。
埃及近期向市场投放35.5万吨玉米大豆和饲料添加剂
埃及农业和土地开垦部部长卡希尔当地时间6日宣布,在过去的五天里,共计向市场投放了价值约7700万美元的17.2万吨玉米和大豆。其中包括价值约5300万美元的14.8万吨玉米和价值1700 万美元的约2.4万吨大豆,以及价值约600万美元的饲料添加剂。
此次市场投放后,使得过去两周的总投放量达到35.5万吨,其中玉米27万吨,大豆和饲料添加剂8.5万吨,总价值约1.71亿美元。
卡希尔强调,此次投放旨在为市场提供大量玉米和大豆,因为它们是家禽饲料和农场动物的主要需求。卡希尔表示,农业部将继续与央行和家禽联合会保持充分协调,从埃及港口定期向市场投放玉米、大豆、原材料和饲料添加剂。
2022财年巴拿马运河船舶通行量创历史纪录
当地时间9日,据当地媒体报道,经巴拿马运河管理局初步统计,在2022财政年度(指2021年10月1日至2022年9月30日),巴拿马运河船舶通行量达14239艘,其中13009艘为深吃水船舶,1230艘为小型船舶。船舶整体通行量较上一财年增加897艘,突破历史纪录。
来自巴拿马运河管理局的统计结果显示,按照巴拿马运河通用船舶容积吨位系统CP/SUAB计算,2022财年通行船舶总吨位达5.18亿吨,主要运输货物为粮食、矿产、机械设备、金属制品、化学制品和液化石油气等。
目前,中国是巴拿马运河第二大用户,本财年货运量占运河货运总量的21.4%。
阿根廷人民币清算行服务正式启动
新华社布宜诺斯艾利斯11月9日电(记者王钟毅)中国工商银行(阿根廷)股份有限公司8日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举办仪式,正式启动人民币清算行服务。
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陈四清在视频致辞中表示,近年来中阿经贸合作蓬勃发展,即使在疫情等不利因素影响下,双边贸易依然保持高速增长,展现出强大韧性和旺盛活力。人民币清算机制的建立将进一步便利双边贸易的本币结算,有效提升资金循环质量,带动技术、人才等要素高效流动,为两国金融机构协同发展创造新的机遇。
中国驻阿大使邹肖力在视频致辞中表示,随着中国经济实力不断提升,人民币国际化取得积极进展。中阿多次签署本币互换协议,人民币成为阿根廷重要的外汇储备,为助力阿根廷维护经济金融稳定、促进两国经贸关系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中方愿同阿方一道,积极落实两国联合声明,密切本币互换合作,鼓励在贸易和投资中更多地使用本币结算,为推动本币结算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支持在阿人民币清算行发挥更大作用,为双边贸易和投资注入新动力。
出席活动的阿根廷央行行长米格尔·安赫尔·佩谢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阿根廷支持人民币国际化,阿根廷人民币清算行服务正式启动能让中阿之间的贸易和投资更加便利高效,对阿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摩根士丹利:印度经济2027年将成世界第三
金融服务公司摩根士丹利预测,2027年印度有望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据英国《金融时报》9日报道,摩根士丹利亚洲首席经济学家阿希亚称,未来10年,印度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将在3.4万亿美元的基础上翻一番,达到8.5万亿美元。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的数据,印度经济在2021年最后一季度超越英国,目前已成为位列美国、中国、日本、德国之后的世界第五大经济体。摩根士丹利预测,按照印度经济目前的增速,2027年印度将超过德国和日本,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摩根士丹利还预测,到2034年,印度GDP将达到11万亿美元。
报道称,印度政府降低企业税率、调整商品服务税等举措以及印度的人口结构优势,是刺激印度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北京将预约接种吸入用新冠疫苗
北京市将统一安排康希诺生物吸入用新冠疫苗预约服务。11月10日上午,西城区曾短暂开放吸入式新冠疫苗的接种预约。康希诺生物回应称“目前没有更多信息公布,以官方信息为准”。
11月10日上午,北京“健康西城”小程序曾开始预约吸入式新冠疫苗的接种。接种时间为每周三上午9:00-10:00,接种数量为每半个小时一个时段,小程序预约显示,11月16日以及11月23日两天均展示“已约满”。
“健康西城”此后更新称,“吸入用新冠疫苗预约服务待北京市统一安排,然后开放预约接种”。据《北京商报》消息,针对北京开启吸入用新冠疫苗预约接种等情况,康希诺生物方面11月10日回应称,“目前没有更多信息公布,以官方信息为准。”
自康希诺生物的吸入用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5型腺病毒载体)于今年9月经国家药监局组织论证同意作为加强针纳入紧急使用之后,已有多地开展吸入用新冠疫苗的部署工作。
今年10月25日,上海对18岁及以上人群启动吸入用重组新冠病毒疫苗(5型腺病毒载体)加强免疫预约登记,自10月26日起启动加强免疫免费接种程序,这也成为吸入用疫苗自获批紧急使用授权以来的首次大规模加强免疫接种。继上海后,11月初,江苏省13个城市也已开展吸入用新冠疫苗的部署工作。
自11月10日起,天津市全市范围内正式启动吸入用重组新冠病毒疫苗(5型腺病毒载体)加强免疫接种工作,免费接种康希诺吸入式疫苗。
接种吸入用新冠疫苗分三步,第一步深呼出一口气,不要对着雾化杯。第二步口含雾化杯吸嘴进行深吸,深吸到杯中没有雾的程度。第三步憋气5秒钟。
超级计算机“World One”预测世界末日降临时间
据英国《每日星报》报道,为预测文明规律而制造的超级计算机“World One”确定了人类文明生活消失的时间。
“World One”是由“罗马俱乐部”于1970年代委托制造。据其计算,文明的崩溃将发生在2050年,而引发世界末日的将是人类的活动,特别是环境污染及其造成的负面影响。
预测称:“大约在2040至2050年,我们所知的在这颗星球上这种文明生活将不复存在。即便完全过渡到‘环保’汽车并严格控制出生率,也不会使情况得到改善。”
《每日星报》还指出,“World One”曾对2020年作出预测称,地球状况将“极度危急”。
气候学家约翰·罗克斯特伦(Johan Rockstrom)此前表示,过不了50年,由于气温上升,巴西、印度以及非洲和中东一些地区或将开始有大量移民迁出。据其预测,变暖2.4度将给全球带来不可预测和“灾难性”的后果,并产生全新的生活环境。或许,地球部分地区将不再有人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