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经国务院批准,商务部正式印发《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办法(2021年版)》,涵盖了总则、指标体系、工作程序、审核要求、结果应用、动态管理、附则共7章30条内容。
11月2日,商务部召开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新考核评价办法专题新闻发布会,商务部外资司司长宗长青介绍说,此次修订主要基于三方面考虑:第一,推动国家级经开区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第二,推动国家级经开区服务商务发展新定位。第三,推动国家级经开区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
在新的考核指标方面,宗长青介绍,新《考核评价办法》按照对外开放、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统筹协调和发展质量设置五大类一级指标,30项二级指标。其中,“对外开放”一级指标包括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进出口总额以及相关占比、增速等7项二级指标,赋予30%权重,主要评价国家级经开区利用外资、对外贸易等方面情况,引导国家级经开区积极发挥开放平台作用,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科技创新”一级指标包括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省级及以上研发机构数量、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等6项二级指标,赋予15%权重,主要评价国家级经开区的科技平台、科研能力等方面情况,引导国家级经开区增强科技创新驱动能力,积极打造科技创新平台;“绿色发展”一级指标包括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园区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长率等5项二级指标,赋予15%权重,主要评价国家级经开区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水耗、固废利用等方面情况,引导国家级经开区绿色低碳发展,减少温室气体和污染物排放;“统筹协调”一级指标包括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合作共建园区数量等4项二级指标,赋予10%权重,主要评价国家级经开区促进就业、合作共建、主体责任落实等方面情况,引导国家级经开区共建共享、协调发展;“发展质量”包括单位土地园区地区生产总值产出强度、一定规模制造业企业数量、上市企业数量、税收收入占所在地级市税收收入比重、土地开发利用率等8项二级指标,赋予30%权重,主要评价国家级经开区产业集聚、市场主体质量、要素资源利用、区域经济带动等方面情况,引导国家级经开区推进高质量发展。
新考核办法有哪些新特点?商务部外资司副司长朱冰表示,与2016年的《考核评价办法》相比,新《考核评价办法》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强化高质量发展和开放发展目标导向,对考核评价指标作了较大幅度调整与完善,有利于更好发挥考核评价“指挥棒”“探测器”作用。总体看,可以归纳为4个“突出”:第一,突出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第二,突出对外开放和发展外向型经济导向。第三,突出有进有退动态管理。第四,突出考核评价科学规范。
在具体落实上,宗长青表示,为进一步落实国发11号文和新《考核评价办法》,加强对国家级经开区工作指导,商务部近日还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级经开区创新提升更好发挥开放平台作用的通知》,明确了下一步工作重点,提出工作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强化稳外贸稳外资示范带动作用。二是积极有序引导绿色低碳发展。三是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四是加大财政金融支持。五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六是加强经验复制推广和宣传工作。七是扎实做好基础工作。此外,《通知》还要求各相关省级商务主管部门要切实发挥牵头部门作用,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加强指导协调,完善配套措施,确保国家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发挥实效,督促国家级经开区加快转型升级。
宗长青介绍,“十三五”时期,商务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积极发挥牵头部门作用,会同相关部门和地方,积极推进国家级经开区创新提升,取得明显成效。主要开展了五个方面工作:一是建立健全政策支撑体系。二是深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三是认真做好考核评价工作。四是加强经验交流和推广。五是大力支持跨区域合作共建。
据了解,“十三五”时期,国家级经开区发展总体呈现稳中提质、加快发展的良好态势。与2016年相比,2020年国家级经开区地区生产总值、进出口总额和利用外资金额,分别增长40%、36%和23%。截至2020年底,国家级经开区内高新技术企业超过3万家,比2016年增加1倍。
宗长青表示,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商务部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持续贯彻落实国发11号文和新《考核评价办法》,推进国家级经开区创新提升,实现高质量发展,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一是发挥国家级经开区开放平台示范带动作用,围绕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开展产业链招商,加快形成更具国际竞争力的外资集聚区,在稳外贸稳外资中发挥更大作用;二是强化国家级经开区科技创新支撑,促进创新要素聚集,积极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三是加快国家级经开区体制机制创新,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突出经济高质量发展主责主业,推动地方政府加大赋权力度,进一步提升行政效能,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四是推进国家级经开区绿色低碳转型,鼓励有条件的国家级经开区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中先行先试;五是促进国家级经开区协同发展,推动产业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转移,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来源:国际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