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构筑绿色道德的长城 共创和谐繁荣的世界

日期:

2006-12-05

浏览次数:

0

尊敬的乌云其木格副委员长,

尊敬的陈寿朋教授,

各位嘉宾、各位同行,

各位环保卫士和小卫士:

 

    非常感谢中国生态道德教育促进会的邀请,使我有机会出席“中国生态道德教育促进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首先,我谨代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国驻华系统环境和能源委员会,对中国生态道德教育促进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的成功举行表示最诚挚的祝贺。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是人类作为一个物种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人类现代文明离不开自然界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已经成为人类文明必备的前提和基础,对人类文明的前进与发展起着巨大的制约作用,没有高层次的生态文明,就不会有高水平的人类文明。在中国大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进程中,中国生态道德教育促进会的成立,无疑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深远的社会影响。

 

    环境友好型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和谐友好的新生态观是对传统生态观的积极扬弃,是人类在现阶段摆脱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危机, 创造多彩的生态文明不可或缺的理念,是一种具有可持续性的发展观。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不仅需要以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准则,以绿色科技的创新为动力,而且还需要倡导和弘扬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相适应的道德、伦理、价值观念,也就是夯实其道德基础,坚持生态善美、整体和谐、合理消费、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环境道德原则,弘扬人与自然和谐的道德理念,倡导生态正义,搭建环境保护的文化价值平台。

 

    众所周知,道德和伦理的进步表现在道德和伦理的对象从人类圈逐渐扩展到环境和自然界,生态道德和环境伦理的提出就是发展进步的结果。在此,我非常感谢和赞赏陈寿朋会长在倡导和推动生态道德教育方面所作的不懈努力,也感谢各位会员对生态道德教育工作的支持。

 

    人类在走过渔猎时代, 经历了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 正在走向新的文明。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追求自然、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生态文明成为人类文明的新形态。生态文明为可持续发展、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了坚实的道德伦理基础。因此,可以说,生态道德教育不仅仅是利在当代、更是功在千秋的一件大事。

 

    生态道德建设,一方面立足于人与自然的横向关系,以人的发展不能以耗竭资源和破坏环境为代价这一基本前提来思考可持续发展问题;另一方面它从人与人的纵向关系的角度,从当代人的发展不能以牺牲后代人的发展为代价的维度来思考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和谐社会,每个人应把对待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的态度提高到道德的高度, 人们应从保护和维护人类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的高度, 来思考和对待自然生态环境问题, 把生态意识内化为个人良心, 把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道德责任, 自觉地规范自己对待自然生态环境的行为, 不是掠夺性地开发自然资源, 而是建设性开发自然资源;不是以破坏自然生态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 而是立足于自然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基础上的人类可持续发展。

 

    与此同时,人们应合理地节制个人需要, 有节制地开发和消费自然资源。人的需要是与生俱来的自然本性, 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动力之一。与动物不同, 人的需要受到社会关系和思想意识的指导和制约。从历史上看, 造成生态危机的原因, 在某种意义上可归结为人的畸形需要, 受利己主义和享乐主义价值观的影响, 人们片面地追求物质需要的满足, 满足于物质财富的占有, 无节制地占有和任意摄取自然资源,这极大地破坏了生态平衡。因此, 用理性控制自己欲望和行为, 从片面追求物质需要的满足, 转变为在满足个人的基本生活需要后去追求全面发挥自己的潜能和创造性, 追求精神世界的充实和愉悦,这样才能积极地投身到改善已经恶化了的生存环境、维护和营造生态平衡的社会实践中去, 履行个人作为生态伦理主体的一个成员, 对于人类作为生态伦理主体的整体的职责。

 

    健康而稳定的生态环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实现人与人的和谐的重要保证。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采取各种经济和法律措施是把生态环境保护落到实处的关键因素,但绝不能忽视生态环境文化和生态环境伦理建设。应在人们心灵深处构建牢固的生态屏障, 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生态环境恶化, 大力倡导生态道德、提升全社会的生态保护意识, 创造一种爱护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善待生态环境的文化氛围, 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价值支持。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作为联合国在环境方面的牵头机构,呼吁以环境促发展,其使命是促进环境间的国际合作,提供相关建议,确保国际环境问题的合理解决,从而在不牺牲子孙后代利益的前提下,帮助世界各国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女士们、先生们,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共同的事业,环境保护和共建和谐社会是我们共同的愿望,在这里,我衷心祝愿中国生态道德教育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在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道路上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最后,预祝中国生态道德教育促进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附:邵雪民先生简介

 

邵雪民先生现任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华代表、联合国驻华系统环境和能源委员会主席。此前,邵先生在世界银行集团担任世行集团董事会执行董事顾问。邵先生拥有丰富的政府部门、多边和双边国际发展经验。  

 

邵先生分别获得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国际公共政策硕士学位、武汉大学工程经济专业硕士学位;

 

邵先生被美国科学成就院(American Academy of Achievement)评为“世界最杰出青年学者”,并应邀出席“第43届国际成就峰会”;在第18届国际科学与和平周期间,被国际科学与和平周中国组委会授予“和平使者”。


相关推荐